世界看湖南丨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寻访“世界稻都”——安江_kaiyun体育网页登陆入口_kaiyun体育-(www.kaiyun.com)_网页登陆入口-kaiyunty
世界看湖南丨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寻访“世界稻都”——安江
时间: 2024-05-14 05:00:23 |   作者: kaiyun体育网页登陆入口

  今年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纪念日。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

  一别两年,在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前夕,为深切怀念袁隆平院士,学习袁隆平科学家精神,今天18:20,湖南国际频道《世界看湖南》播出特别节目《稻香飘千年》,带你走进“世界稻都”安江,循着袁隆平在安江学习生活的足迹,读懂改变世界的那“一粒种子”。

  湖南安江农校座落在沅水河畔的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这里完整保留了安江农校自1939年办学以来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各类教学科研设施60余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存、各种珍贵古树随处可见。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和科研长达37年,就是从这里出发,袁隆平与祖国大地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作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2009年8月,国务院批准安江农校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更名为湖南安江农校纪念园。

  ▲ 2018年10月10日,袁隆平亲笔提名“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

  它见证了袁隆平及其团队研制杂交水稻的整个历程,完整保留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期间的试验田、科研楼、教学楼、校训牌、居住过的故居等。

  1961年,袁隆平就是在园区的大垅试验田里邂逅了那株鹤立鸡群的“希望之稻”,得到了水稻杂种具有优势的启示。如今,试验田里仍然有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这群“追着太阳跑的人”,继续从事着杂交水稻的科研事业。

  校园里分布着一块块规划整齐的试验田,每逢播种季,学生们会在此下田实践。而曾经恢宏的教学楼,现在已规划成“杂交水稻发源地纪念馆”,凡与培育杂交水稻有关的物质的、非物质的遗存,都慢慢的变成了珍贵的国家记忆珍藏于此。

  陈列室里一幅幅历史图片,一张张文献资料,一次次科研突破,在无声中,袁隆平的精神已成为这里最有力量的文化符号。

  这间古朴的院落是袁隆平一家1964—1983年居住的地方,袁隆平和妻子邓则在这里养育了三个孩子。零星的摆件和简朴的生活物品都印刻着袁隆平一家在此生活的点滴岁月。

  穿过安江农校老校门,庄严醒目的校训牌映入眼帘。“文明进取、勤奋务实”是由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亲笔题写的安江农校校训,中间是由袁隆平亲笔题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这是他对安江农校师生的勉励,也是袁隆平的自勉。

  谈起这个宏愿背后的故事,袁隆平生前老友、《国魂——大地之子袁隆平》一书的作者彭仲夏介绍道,1953年袁隆平初到安江农校时,全国的土地改革刚刚完成,每个大学生都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农村里的生活在许多人眼里又苦又累又脏,袁隆平就说:“我现在既然学农了,看到农民这样苦,我要下决心改善农民的生活,我要为农民做点实事,让农民过上好生活。”

  1959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全国上下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袁隆平说他曾亲眼看到饿死的人,那个场景对他触动非常大,让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的道理。于是他下定决心,向传统学术挑战,不停地改进革新,全身心研究水稻。自此,“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便成了袁隆平一生最质朴的理想,并为此在祖国大地上耕耘了一辈子。

  从1964年发现第一颗天然雄性不育株,历经盆钵被砸、秧苗被毁、种子被偷、杀鸡取种、地震中以身护苗,袁隆平带着他的团队一路南繁北育,像候鸟迁徙一样南来北往,在湖南、云南、海南等地艰难探索,6年育种无果,不育率不升反降。直到1970年,“野败”的发现让杂交水稻研究从山重水复走向了柳暗花明,为人类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它也是今天全球的杂交水稻共同的祖先。

  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历时十几年,扎根在安江这方沃土,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使中国变成全球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安江本地有一个说法,叫做“上下7000年,古今两神农”,因为在安江农校河对岸的高庙遗址里,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的水稻碳化苗,而现代的“神农氏”,就是指袁隆平院士。

  高庙遗址位于洪江市安江镇东北角的岔头乡岩里村,与安江农校纪念园隔江相望,是国内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刚介绍道,高庙遗址最重大的意义是它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追溯。高庙遗址前后共发掘了三次,在2005年,它获得了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最耀眼的是在2017年经考古研究发现,高庙遗址至少在距今7400多年前,就已然浮现了稻作农业。

  高庙遗址与袁隆平院士这种古和今的契合,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历史必然。最早的稻谷是从野生稻驯化而来的。袁老也是通过野稻来进行杂交培育,研究出了杂交稻,二者异途同归,一个是稻作起源的问题,一个是粮食增产的问题,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人类生存的最主要的食物——稻谷,都对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价值。

  “上下7000年,古今两神农”,千年的延续和传递赋予了安江这片土地更多传奇的色彩。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是高产更高产,叫做禾下乘凉梦,第二个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走出国门,让杂交稻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如今,杂交水稻海外种植培养面积达800万公顷,高产杂交水稻以全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亚洲、非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杂交水稻迎风飞扬,四海欢颜。

  安江人民对袁爷爷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我们怀化有很多涉农的企业,他都跟人家非常亲切的去给人家指导。

  袁老是大公无私的。他说,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只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如果我们每个中国人把那一件事情做好,那我们的祖国就强大了。

  这位粮食安全守护神离开我们两年了,但他留下了杂交水稻事业,留下了杂交水稻的诗和远方。他的“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激励我们接续奋斗,为早日实现他的“禾下乘凉梦”不懈努力!

  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什么是“好种子”?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写照。种子是生命的开端,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做一粒好种子,一粒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一粒创新、奋斗的种子,一粒扎根大地、坚韧不拔的种子,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收看方式:湖南国际频道现已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电视用户可调频进行收看,网络用户可通过芒果TV的“直播页面→电视台→国际频道”(或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进行在线收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广西桂林市政协原副主席陆智成被“双开”: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群众反映强烈

  红星调查丨交150万保证金却加盟“空壳”项目,包工头称自己被“设套诈骗”

  Beats Solo Buds将于6月上市 长达18小时电池续航 售价79.99美元

  基于Arm的联想ThinkPad X13s笔记本将得到Ubuntu官方的持续支持

  Rambus升级服务器DDR5 PMIC产品组合 支持更高带宽、容量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