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551-65318348
- kaiyunty传真:0551-65329389
- www.kaiyun.com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安徽轻工国际中心C座5楼
水稻的起源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究竟是产生于印度,产生于云南,还是产生于东南亚,争论了很久,这种争论的结果要靠考古发现来解决。那就是哪里发掘出的水稻最早,那就产生在哪里。1993年11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湖南道县寿雁镇玉蟾岩发现了古栽稻,因为这涉及到水稻的起源问题,当时就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为了进一步确认,两年后湖省考古所再次到玉蟾岩进行考古发掘,并聘请了农学专家和环境考古专家,结果在这里发掘出了世界最早的原始栽培稻谷和原始陶器片,测定年代距今约在12000—14000年之间。这一事件对于当时的稻谷起源争论的各家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 凭借此发现,玉蟾岩遗址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1年3月,玉蟾岩遗址被中国社科院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同年玉蟾岩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玉蟾岩稻谷发现,世界最早的稻谷的说法基本可定。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处理方法,因为考古发现是一直更新的,今天是你这里最早,明天可能考古发现就颠覆了既有的结论。加上学界的不断研究,既有结论基础上还要不断的进行推进和深入。
发现了最早的水稻后,水稻的发展演变就成了有待不断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野生水稻的原始特性不足以满足大家的需要,所以从水稻应该经历了一个改良或驯化过程。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公婷婷博士论文《中国水稻起源、驯化及传播研究》,其中详细的研究了水稻从起源到驯化再到传播的一个详细过程。从他的论文研究成果来看,水稻遗址数量以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最多。距今7000后人类开始对水稻粒形驯化性状进行有意识的人为选择,且粒宽的水稻较粒长的水稻受人为选择更早,距今约6000年前,早期不粘的粳稻基本形成,但古稻长宽比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是逐渐减小的,相反在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古稻粒形长宽比有增长趋势,并且古稻也伴有偏釉型。总结来说,按照公婷婷博士的研究,中国水稻最先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在9000到7800年前开始驯化,大约距今6000年左右形成早期粳稻,随后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随着向北传播,在冷干化的气候影响下逐渐形成现代的典型粳稻,另一部分早期粳稻在向南传播的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不止一次地与当地野生稻杂交最终形成了耐热型的籼稻,形成的时间范围初步估算为5000-4200年。
到了近现代,水稻的改良与培育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大家都知道袁隆平对水稻进行了重要的改良,但袁隆平之前杂交水稻就已经被美国人培育出来了。袁隆平虽不是杂交水稻的发明者,但是袁隆平因寻找到了合适的野生雄性不育株,使他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改良者。袁隆平之后,水稻的研究和培育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中,水稻的品种也经历了几次的更新换代。如今我们在市场上能够正常的看到东北的长粒香、泰国的香米等各种不同品种的米。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是巨型水稻已经培养成功。后来发现这已经是旧消息,按照的说法,2017年巨型水稻在长沙县就已经研究成功。这种巨型水稻,株高可达2米多、稻干直径1-2厘米,亩产在800公斤以上。
水稻的品种虽然多了,但是很多改良后的水稻,口味确实不怎么样。以我个人的喜好来说,首选东北大米。现在市面上口碑最好的也是东北的大米,尤其是五常大米最出名。但也有不少朋友认为湖南洞庭湖地区的大米最好,我想这都是不一样的地区饮食上的习惯造成的口味差异。但百姓告别了以往单一品种而有不同口味大米选择,这既是水稻的培育与改良成果走向生活的表现,同时也是百姓生活品质提高的表现。
公婷婷《中国水稻起源、驯化及传播研究》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